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080816神秘之夜:三星堆金器文化

古蜀族是世界上最早開採和使用黃金的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相當於中原殷商時期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黃金的加工技術,製作了精美絕倫的金杖、黃金面罩、金虎、金葉、金魚、金璋等多種黃金動物圖形和裝飾品。這些黃金飾品,不僅展現了古代蜀人高超的金箔加工製作技藝,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金箔加工工藝也代表了商代最早的黃金製品水準,為我們揭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珍貴資料和重新認識中國早期黃金冶煉水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一,三星堆遺址金器概論

金器早期的發展情況來看,商時期青銅工藝的繁榮和發展,為金器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同時青銅、玉雕、漆器等工藝的發展,也促進了金器工藝的發展,並使金器得以在更廣闊的領域中,以更多樣的形式發揮其審美功能。

三星堆遺址的黃金器是商文化遺址中最豐富的。一是種類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飾、金箔魚形飾、金箔璋形飾、金箔帶飾、金料塊等。二是形體大,一、二號坑均出土有金面罩。二號坑出土的銅頭像上有的貼有金箔面罩,構成金面銅頭像。可以推測,出土的金箔面罩原來都是粘貼在銅頭像上使用的。一、二號坑出土豐富的黃金器也是三星堆遺址晚期遺存的重要特徵。

三星堆出土的黃金製品,還有金箔或金片製成的金虎、金葉、金魚、金璋、金帶等等,此外還有金料塊。在這些黃金製品的製作工藝上,採用了捶鍛平展、剪裁修整、平面雕刻等手法。例如金葉,形似細長的葉子,上面用淺雕手法刻畫了多組“Λ”形的平行線條,在每組“Λ”形線條之間佈滿刺點紋,顯示出獨特的裝飾效果;葉片柄端兩側有小缺口猶如魚頭形,並有小孔,可供穿系所用。其實,我們若將三星堆出土的金箔葉、金箔璋、金箔虎等黃金製品同其他出土的遺物聯繫起來觀察思考,可知它們與古蜀國的祭祀活動同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二,金杖的多重疑問

(一)金杖的所屬性質分析

在三星堆出土的黃金製品中,其中一號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堪稱金器中的絕世珍品。它全長1.42米,直徑為2.3釐米,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淨重約500克。木杆早已碳化,只剩完整的金箔。金杖杖身上端有三組人、魚、鳥圖案,說明金杖既被賦予著人世間的王權,又被賦予著宗教的神權,它本身既是王權,又是神權、政教合一的象徵和標誌。


金杖

(二)金杖的圖案意義

權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杖首或杖身頭部有圖案,描繪勝利者的功勳,或敍述某件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無獨有偶,三星堆金杖同樣在杖身上端刻有平調圖案,內容也同樣與國家權力有關。在金杖的一端,刻有人、魚、鳥三組圖案,說明金杖既被賦予著人世間的王權,又被賦予著宗教的神權,它本身既是王權,又是神權,是政教合一的象徵和標誌。靠近端頭的是兩個前後對稱,頭戴五齒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墜,面帶微笑的人頭像。另兩種圖案相同,上方是兩支兩頭相對的鳥,下方是兩條兩背相對的魚。它們的頸部,都疊壓著一根似箭翎的圖案。

圖案的意義大致是:在神人的護佑下,箭將魚射中,鳥又將箭杆帶魚馱負著歸來。這是一柄權杖,同時又可看作是具有巫術原理的魔杖。傳說蜀的國王魚鳧是以漁獵著稱,因而後世尊奉為神,這柄金杖有可能和魚鳧氏的傳說有關係。有人認為,這支金杖的圖案,有魚有鳥,當印證是魚鳧王所執掌。但是,魚鳥象徵吉祥,箭翎則表示威武,這正是金杖作為權力象徵的應有之義。而現在,尚無任何實物能證明魚鳧氏的族徽是由魚和鳥組成。金杖上的圖案,第一組當然是王者之像,但第二、第三組,從順序看,是先鳥而後魚。也難解讀成魚鳧。所以,肯定為魚鳧氏所用,理由還欠充分。

三、黃金青銅面罩分析

黃金面罩是古蜀人使用黃金製品方面的又一傑作。從製作工藝上看,是先將純金捶鍛成金箔,然後做成魚青銅人頭像相似的輪廓,將雙肩雙眼鏤空,再包貼再青銅器人頭像上,經捶拓、蹭試、剔除、粘合等工序,最後製成與青銅人像渾然一體的黃金面罩。在三星堆縱多的金器中,金面銅頭像由銅頭像和金面罩兩部分組成,銅頭像為平頂,頭髮向後梳理,髮辮垂於腦後,髮辮上端紮束。金面罩大小、造型和銅頭像面部特徵相同,雙眼雙眉鏤空,用土漆調和石灰作黏合劑,將面罩粘貼於頭像上。頭像尊嚴高貴、氣度非凡,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儼然王者之氣的“金面使者”乃當時社會高層人士,掌握生殺大權,具有首領的統治意味。

從三星堆青銅頭人像上包金面罩的情況來看,早在商代,蜀人就知道黃金為尊,所以他們才在銅頭像上再包貼金面罩,其目的並非僅僅為了美觀,而是為了得到神靈的歡娛,以使銅頭像代表的神靈更靈驗一些。

金箔面罩我們可以看出,三星堆青銅人物雕像的面部有相當部分是高鼻、深目,頜下留一周鬍鬚的形象,這種風格顯然同商周時代中國的各種人面特徵不同。而在藝術風格上,三星堆青銅人物雕像的面部神態幾乎都是莊嚴肅穆,眼睛大睜,尤其是著意表現雙眼在面部的突出地位,這同西亞近東青銅雕像的藝術風格表現出來是一致的。


三星堆金面人像,高 41 釐米 。像由青銅 人頭像與金面罩兩部分組成,人頭像為平頂,頭髮向後梳理,面部帶面罩,金面罩與頭像面部貼合緊密,僅眉、眼、頭、頸等處鏤空,其餘均貼金,光彩奪目。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人頭像,像高 48.5 釐米 ,人頭像為圓頂,面罩與面部結合緊密,倒八字長眉,杏核狀眼,蒜頭鼻,闊口,閉唇,寬方頤。長方形耳廓,飾雲雷紋,耳垂穿有一孔。


金箔虎形飾商代中期高6.7釐米,寬11.6釐米 1986年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出土用金箔捶拓而成。巨頭,昂首,口大張,眼鏤空,大耳,身細長,飾虎斑紋,前足伸,後足蹲,尾上卷,呈咆哮狀。


商代 商代晚期長22.68釐米,寬1.85釐米 1986年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形似鯰魚,又似細葉,從一面鏨鑿形形線和刺點紋。頭端戳有一小空,兩側鏨一小缺口。

結論:

三星堆燦爛的金器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風貌,而這些金器所體現出的價值也不斷地為我們瞭解古蜀國提供了可靠的實證資料。我們通過三星堆金器典型的代表金杖和金面罩的研究,確實發現了很多有意思和耐人尋味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總之,在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下能夠掌握黃金的淘洗加工技術,而且又從挖掘的這些考古遺物上看,說明冶煉捶鍛輾制加工已具有較高的水準。特別是金杖、金箔面罩、金箔葉之類的工藝精湛內涵豐富的黃金製品,可以說明古蜀王國在製作工藝上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在黃金製品的用途和內涵方面更顯示出了鮮明的特色和無窮的魅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