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080823神秘之夜:意志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Will



意志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Will(1934/德/黑白)

導演:萊尼。裏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

配樂:赫伯特。溫特

獲獎情況:獲1935年威尼斯電影節和巴黎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禁級:XXXXX

[內容]本片是一部記錄1934年在紐倫堡召開的帝國代表大會的紀錄片。由納粹構思,為納粹拍攝,內容也是關於納粹。電影記錄了大會的盛況和會議期間的一些重要事件。影片開始時,濃雲密佈的天空襯托出德國的動亂景象,顯示一個正等待創世主開天闢地的混沌世界。然後天空逐漸開朗,第三帝國的形象逐漸清楚起來。一架飛機穿雲破霧時隱時現。陸地上的群眾在仰望和等待。飛機終於著陸,艙門打開,希特勒從天而降,頓時,歡呼聲響徹雲霄。紐倫堡,這座具有中世紀情調的都市,擠滿了歡迎的人群,國旗隨風飄揚,汽車在人群中慢慢地向前駛進,最後是閱兵場的情景,大批裝甲戰車整齊地隆隆駛過。接著,銀幕上出現字幕: “1934年9月5日,世界大戰爆發後20年,德國的苦難開始後16年;新生的德國起步之後19個月,阿道夫。希特勒再來紐倫堡,檢閱忠實的追隨者的隊伍。”上世紀30年代,當納粹黨徒聚集在紐倫堡開會期間,希特勒想拍攝一部電影,以反映自己如何成功地爬上德國權力最大的領導者的位置。他選中了萊尼。裏芬斯塔爾。《意志的勝利》實際向歷史學家顯示了納粹政府如何通過宣傳而發展壯大,希特勒是如何運用他無與倫比又令人恐懼的語言能力煽動群眾,並向他們灌輸納粹思想的。

[焦點] 一位有爭議的女導演拍了一部毀譽參半的作品,成為電影史一則奇特的個案。

[背景] 萊尼。裏芬施塔爾是德國電影界一位著名的元老級人物,她之所以聞名世界,不僅由於她在電影藝術領域取得的成就,更因為她是一位爭議頗多、毀譽參半的人物,因為她和德國納粹合作的經歷及其兩部著名的影片《意志的勝利》(1934)和《奧林匹亞》(1938)。

萊尼。裏芬斯塔爾1902年8月22日出生在柏林一個富裕的小資產階級家庭裏。從影之前,萊尼在柏林學習繪畫,之後又接受芭蕾舞訓練。在一次受傷後,她決定改行當演員,投到電影導演阿諾德。范克的門下。阿諾德。范克曾是一位滑雪教練,以拍攝登山片而著稱。萊尼。裏芬施塔爾先後主演了幾部範克的登山片,如《聖山》(1926)、《大飛越》(1927)、《帕呂峰的白色地獄》(1929)、《冰山緊急求救》(19323)等。萊尼從範克那裏初步學到了電影這門藝術。

1932年,萊尼和匈牙利著名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合作,共同編劇、導演了她的第一部故事片《藍光》。這部影片使她在德國影壇聲譽雀起。

真正改變萊尼。裏芬斯塔爾命運的是在1933年。如果不是這一年她被帝國宣傳部授予了拍攝紀錄片的任務,那麼不管她從事舞蹈,還是表演,或者導演登山片,她的身份還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可一旦她接受了這個任務,她的影片就免不了被淪為納粹的政治宣傳品,她的創作就自覺不自覺地偏離藝術的方向。

1933年,萊尼。裏芬施塔爾接受帝國宣傳部的命令,拍攝了一部關於納粹黨代會的影片《忠誠的勝利》。1934年,她又受命拍攝在紐倫堡舉行的帝國代表大會,希特勒欲借此機會大加宣傳德國的復興,他給裏芬斯塔爾提供了空前的拍攝條件: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製組,無數的聚光燈,16名一流攝影師、30台攝影機所組成的規模龐大的攝影隊同時開工,22輛配備司機的汽車和身著制服的機動警官,全部隨時聽命於裏芬斯塔爾調遣,紐倫堡甚至為拍攝還專門修建了特殊的橋樑、塔和斜坡路,使裏芬斯塔爾的攝影機能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一位納粹官員甚至還把他的豪華別墅提供給攝製組下榻。希特勒投下如此血本,為的就是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完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

希特勒的願望達到了。裏芬斯塔爾指揮著她的攝影大軍,在梯子上、斜坡和高塔上進行拍攝,多視角的拍攝成功地渲染了現場氣氛。影片後期製作花費了幾個月,赫伯特。溫特為影片配樂,音樂風格近似於瓦格納,瓦格納是希特勒最喜愛的音樂家。《意志的勝利》於1935年首映。影片完全符合當局的意圖,藝術精湛,很有美學追求,被納粹頭目們稱讚為“傑作”。這部影片的成功,使裏芬施塔爾成為“國家社會主義自我標榜最有想像力的宣傳員”。

1936年,萊尼。裏芬斯塔爾拍攝她最優秀的影片《奧林匹亞》,這部記錄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紀錄片共分兩集:上集是《群眾的節日》,從奧運會的發祥地古希臘開始敍述,頌揚了希臘的建築藝術和人體美,接著是奧運火炬向柏林傳遞和希特勒檢閱群眾的場面,之後便是田徑賽事;下集是《美的節日》,反映的是奧運村的生活和其他賽事。

在納粹統治時期,許多有良知的藝術家都不願與獨裁者合作,他們不是流亡國外,就是被投入了集中營,甘願為納粹服務的只是少數人,萊尼。裏芬斯塔 爾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裏芬斯塔爾對希特勒的崇拜發自內心,把希特勒看作是人民的救星。在她看來,是希特勒使德國人擺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長期蕭條和民族自卑感,這一信念,直到戰爭給全世界造成毀滅性災難,她才醒悟過來,認識到自己也成了被欺騙的歷史的犧牲者。1939年9月,裏芬斯塔爾被邀請去波蘭拍攝閃電戰的勝利,5天時間裏,她悲傷地震驚於戰爭的無情和德國士兵對待波蘭俘虜的殘酷。她開始不再為政治宣傳效力,但她作為納粹藝術的招牌卻再也改變不了。

第三帝國倒臺後,裏芬施塔爾是第一批被送進監獄的電影人,她被定名為納粹的同情人並幾次遭到逮捕。1949年,她終於結束了牢獄之災,她的導演生涯也隨著帝國的覆[滅而永遠結束了。由於身份特殊,裏芬施塔爾很難得到拍片資金,但她仍是一位不屈不撓的堅強女性,她敢於否定自己的過去,也勇於創造自己的未來,拍不了電影,她便改做攝影師,上世紀60年代末,她已年屆60,但她仍不辭辛苦地遠涉非洲,深入到東非的叢林中考察旅行。在蘇丹南部的努巴部落單獨與努巴人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個月,拍攝了當地的民風民俗,回國後出了兩本攝影集,曾轟動一時。

1992年是萊尼。裏芬施塔爾誕辰90周年,為了向這位德國電影界元老表示敬意,拉伊。米勒為裏芬施塔爾製作了一部長達3 小時的紀錄片。2003年9月8日,萊尼。裏芬施塔爾謝世,享年101歲。據報導:“她走得很平靜,沒有感受到任何痛苦,就像躺在她的床上睡著了一樣。” 欣賞對於美國的電影史學家來說,《意志的勝利》是一部“最具權威性的宣傳電影”。影片《意志的勝利》沒有解說詞,裏芬斯塔爾把任何文字都視為影片的敵人。在需要靠語言表達時,就使用希特勒或其他納粹領導人的演說同期聲錄音。影片的魅力來自導演對畫面和音響的處理:行進著的人們、歡呼著的人們、旗子和納粹黨徽、鷹徽、古老的德國街道和塔、民間歌舞、雲彩、演講、軍服,以及頻繁出現的“元首”希特勒。在《意志的勝利》的拍攝中,個性強悍的裏芬斯塔爾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電影製作作風,凡是與她的美學要求有所衝突的事物,不管作為影片的內容來說有多重要,都會被她毫不留情地排除。電影中的所有畫面都要確保在最美的光線下、最美的角度下,以正確的曝光與拍攝角度來拍攝。而為了獲得這種畫面,她不惜動用幾十台攝影機從各種角度一起拍攝,然後從以這種方式拍攝到的大量膠片中選擇她所需要的畫面,然後從17萬英尺的膠片中剪輯出這部電影。作為一位才能非凡、加之訓練有素的舞蹈演員,她對電影節奏與動感表現恰到好處的把握,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在視覺表現上酣暢淋漓的作品。旋律、節奏、動感之間的銜接、轉化可謂達到天衣無縫的地步,而由不斷變化的畫面所生成的節奏感、高翔與陶醉的感覺成了她的電影的基調。裏芬斯塔爾也擅長運用靜止的畫面,使其作為停頓休止符收到一種戛然而止的效果。納粹主義思想在她的壯觀畫面的演繹下,變成了一種令人陶醉的視覺幻想曲。這部電影與其說是她受了納粹思想的影響的產物,倒不如說是受大會現場的那種法西斯狂熱與陶醉的影響的產物。她用攝影機這個工具,在大會現場體會法西斯主義的狂喜並將其昇華為一種法西斯主義的視覺美學。萊尼。裏芬施塔爾通過富於節奏感的剪輯,使這部極具蒙太奇效果的反映納粹黨的紀錄片產生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她把純粹的政治宣傳品提高到了罕見的藝術高度。由於裏芬斯塔爾作品的技術上及美學上傑出的成就,使她成為 “納粹自我表現的最富想像力的宣傳者”。

《意志的勝利》迷惑了許多人,使他們決心聚集在希特勒的旗幟之下。因此,這部影片在宣傳上獲得的巨大成功是“不可饒恕的”。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哪一部影片能夠如此廣泛地為對手所用,對希特勒持反對態度的國家也都把《意志的勝利》中的大部分內容借用到本國的反戰宣傳影片之中;也沒有哪一部影片把希特勒惡魔般的本質和把人類自製力喪失殆盡的情況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對這種奇特現象的惟一解釋是:裏芬斯塔爾的攝影機不撒謊,它所揭示的真相永遠使人不寒而栗。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說:“它在無意中成了一個很有意義的資料,暴露了它所歌頌的政權的兩面性,即表面上的彬彬有禮和骨子裏的野蠻。”作為一名藝術家,裏芬斯塔爾是十分出色的,她的藝術技巧及素養令人嘆服。即使作為一名宣傳家,她也因為有處理壯觀場面的非凡能力和政治上的率直受到稱讚。作為電影導演,裏芬斯塔爾發展了攝影技術和濾光鏡技術,發展了包括大自然、建築藝術和人體在內的蒙太奇因素。她的紀錄片傑作已成為具有時代價值的文獻。作為女導演,她的藝術造詣絲毫不比男導演低,她對於登山電影和體育片的付出和犧牲是有目共睹的。裏芬斯塔爾是從上世紀30年代男人占統治地位的藝術領域起步的,無論在財政來源、組織手段上,還是在社會地位上,她都不佔優勢,但是她敢於在艱難的競爭中解放自己,她熱愛運動,無論是登山,還是潛水;她欣賞並讚美健美的體魄。裏芬施塔爾的藝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強調身體的活力,無論舞蹈、體育,還是後來在非洲叢林中、在水下攝影中都突出了這一點。這也許是她對體育電影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沒有留言: